大寒的日期计算
大寒时间:阳历1月20日前后。
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的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0.12,22世纪C=20.84。
举例说明:2089年大寒日期=[89×0.2422+20.12]-[(89-1)/4]=41-22=19,1月19日大寒。
例外:208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2013年至2030年大寒节气的准确时间:
2013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05:51:42
2014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11:51:14
2015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17:43:14
2016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23:27:04
2017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05:23:33
2018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11:08:58
2019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16:59:27
2020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22:54:32
2021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04:39:42
2022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10:38:56
2023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16:29:20
2024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22:07:08
2025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03:59:52
2026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09:44:39
2027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15:29:32
2028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21:21:37
2029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03:00:32
2030年大寒时间:01月20日08:54:01
大寒的各地习俗
小寒之后过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其间还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可事实上,作为最后一个月“腊月”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喝粥”、“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蒸供”、“赶婚”、“赶集”、“洗浴”等。
“食糯”,就是大寒节气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喝粥”,即俗话说的“喝腊八粥”,腊月逢八日喝粥风俗由来已久,这种粥由米、豆、枣、莲、花生、枸杞、栗子、果仁、桂圆、葡萄干、核桃仁等放一起熬制而成。
“纵饮”,指放开宴乐,纵情喝酒。东汉蔡邕《独断》称:“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
“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做牙有“头牙”和“尾牙”的讲究,头牙在农历的二月二,尾牙则在腊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
但对雇工来说,尾牙可不好食,因为雇主往往会在餐桌上决定雇工来年的去留,故有“吃头牙粘嘴须,吃尾牙面忧忧”一说。尾牙餐很丰盛,硬菜少不了一只鸡。过去不好明说解雇,便用鸡头示意,鸡头朝谁表示解雇谁。
因为有这种“潜规则”,为了让辛苦一年的雇工好好用完年终大餐,有的好心雇主会将鸡头朝自己或是直接去掉鸡头,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除尘”,又称“除陈”、“打尘”,就是大扫除:“家家刷墙,扫除不祥”,把穷运扫除掉;反之,“腊月不除尘,来年招瘟神。”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进行,即“祭灶”日,除尘时要忌言语,讲究“闷声发财”。
“糊窗”,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糊窗户,换吉祥。”为了美观,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故又称“贴窗花”,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五进行。
“蒸供”,就是准备祭祀用的供品,过去供奉用的糕点、饽饽、馒头都是用面蒸制的,故称。
“赶婚”,迷信说腊月底诸神上天“汇报一年工作情况”去了,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赶在这时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农闲,所以旧时民间景象是“岁晏乡村嫁娶忙”。
“赶集”,即传统的赶年集,购买腊祭用品,置办年货。
“洗浴”,与“除尘”有相同用意,是搞好个人卫生,寓意洗去一年烦恼和晦气。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个发、洗个澡,即老话所说的“有钱没钱,洗澡过年”。
“大寒迎年”的风俗还有不少,各地也不尽相同,但主题基本上是围绕“祭祀”展开的,其中一些风俗尚存。为什么会这样?汉朝应劭《风俗通义》“腊”条交代得很清楚:“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大寒所在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最早源头就在这里——祭祀的月份。所以,祭祀是大寒节气后古人最紧要,也是必须要做的事。
尾牙祭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饮食变化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2009年春节就包含在大寒节气里。因此这样的大寒节气里,除干农活顺应节气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又因为大寒与立春相交接,讲究的人家在饮食上也顺应季节的变化。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
八宝饭----节气饮食
八宝饭
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莲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圆肉20克、大枣50克。
将赤小豆、薏米、莲子用清水洗净,浸泡2小时,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适量食用。
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芪杞炖子鸡
童子鸡1只(约500克)、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术10克,调料适量。
将童子鸡洗净,切为小块,加入诸补益中药和葱姜蒜盐酒等调料,用文火慢炖1小时,食肉喝汤。
有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风寒感冒者。
发散风寒汤
鸡蛋1个、香菜10克、葱白5克、生姜5克,盐味精等调料适量。
鸡蛋搅拌均匀,香菜、葱白、生姜洗净后切为碎末。将清水在锅中烧开,加入少许水淀粉,使水略稠后,将搅拌好的鸡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状。再加入香菜、葱姜及盐味精等调料,出锅前加入香油少许。
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适用于轻度感冒初期。
DIY4道御寒菜
关键词:胃寒、心腹冷痛
菜谱一:白胡椒煲猪肚汤
原料:白胡椒、猪肚、味精、盐、白芝麻和酱油。
做法:
1.把猪肚反复用水冲洗净;
2.把白胡椒打碎,放入猪肚内,并留少许水分;
3.把猪肚头尾用线扎紧,慢火煲1个小时以上至猪肚酥软,加盐调味即可食用。另外,汤煲好后的猪肚酥烂滑软,切条装盘,再撒上白芝麻和鲜酱油,是一道非常不错的冷盘。
温馨提示:可以用于治疗胃寒、心腹冷痛。其实,这道汤煲好以后呈现牛奶般的乳白色,具有不一般的饮食药疗效果,而且还非常美味,可以作为冬天的一道家常菜。
关键词:腰膝酸软、浑身乏力
菜谱二:羊肉炖白萝卜
原料:白萝卜、羊肉、姜、料酒、食盐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
2.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五六分钟捞出羊肉,把水倒掉;
3.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温馨提示: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关键词: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菜谱三:炒双菇
原料: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制作方法:
1.香菇、鲜蘑洗净切片;
2.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水烧开;
3.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
温馨提示:补益肠胃,化痰散寒。这道菜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关键词:补充维生素、开胃
菜谱四:小白萝卜泡菜
原料
:白萝卜、葱、蒜末、辣椒酱、水、盐、糖。
制作方法:
1.将小白萝卜(带叶茎部分)及葱洗净,彻底沥干水后,用盐水腌约1~2天备用;
2.将蒜末和辣椒酱搅拌均匀;
3.将腌好的白萝卜洗去盐分后沥干,并加入做法2的材料一起搅拌均匀,放在干净无水的容器中,再把调味料倒入即可;
4.容器加盖密封,放在冰箱冷藏约3~5天待其入味即可,约可保存1~2周。
温馨提示:这道菜维生素含量丰富,其维生素A的含量是同量绿菜花的3倍以上,钙的含量是菠菜的4倍,并且是不错的餐前开胃小菜。
大寒养生常用药膳
姜羊肉汤
配料: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做法:将当归、生姜清水洗净顺切大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备用。砂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下入锅内,再下当归和姜片,在大火上烧沸后,打去浮沫,改用文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为止。取出当归、姜片,喝汤食肉。
功效:温中,补血,散寒。
红杞田七鸡
配料: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鸡1只、姜20克、葱30克、绍酒30克、胡椒、味精适量。
做法:活鸡宰杀后处理干净,枸杞子洗净,三七4克研末,6克润软切片,生姜切大片,葱切段备用。鸡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淋干水分,然后把枸杞子、三七片、姜片、葱段塞入鸡腹内
,把鸡放入气锅内,注入少量清汤,下胡椒粉、绍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鸡脯上,盖好锅盖,沸水旺火上笼蒸2小时左右,出锅时加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补虚益血。其性温和,老年人及久病体虚,月经、产后血虚者均可食用。
糖醋胡萝卜丝
配料:胡萝卜半斤,姜、糖、醋、盐、味精、植物油适量。
做法:胡萝卜洗净切丝,生姜切丝备用。炒锅烧热放油(热锅凉油)随即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倒入胡萝卜丝,煸炒2分钟后,放醋、糖、继续煸炒至八成熟,加入盐至菜熟后入味精调味,盛盘即可。
功效:下气补中,利胸膈,调肠胃,安五脏。
牛奶粥
配料:牛奶半斤,粳米100克。
做法: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倒入清水,大火煮费后,改用文火煮至六成熟,加入牛奶,继续煮至成粥。
功效:润肺通肠,补虚养血。[5]
节气养生
姜羊肉汤补血驱寒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对于冬季进补,医学专家都有着自己的观点:
有着许多的专家持反对态度: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代人的体质与以前大不相同,没几个虚的,所以在秋冬进补和预防疾病时,要考虑这种体质变化。”
但也有持支持态度的:冬令进补,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进补法则,历经考验,其效果不用置疑。
中医的精华是“辨证论治”,因而大多数专家支持“认清体质,辨证进补”。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借此之节气,重笔女士调养之法。
本节气最需预防的是心脑血管病,肺气肿,慢支气管炎,早晨和傍晚尽量少出门。
注意保暖,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
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室内取暖时要在地板上泼些水或凉一些湿毛巾之类以保室内湿度。要多喝白开水,补充体内水分。
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坚持脸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以此来增加机体的抗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