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网
  • 情书网首页
  • 情书大全
  • 情话大全
  • 散文精选
  • 励志名言
  • 歇后语
  • 谜语大全
  • 祝福短信
  • 范文
情书网

  • 短信首页

  • 短信库

  • 短信大全

  • 关系短信

  • 问候短信

  • 节日短信

  • 祝贺短信

  • 其他短信
  • 关系:

    全部 女朋友 男朋友 老婆 老公 长辈 朋友 客户 晚辈
  • 爱情宝典:

    全部 思念短信 情话短信 表白短信 爱情短信 求婚短信
  • 纪念日:

    全部 南京大屠杀 毛泽东诞辰 澳门回归日 雷锋诞辰
  • 主题日:

    全部 世界勤俭日 世界厕所日 世界问候日 国际气象节 男性健康日 全国爱耳日 学雷锋日 世界水日 世界气象日 世界卫生日 世界地球日 国际秘书日 世界微笑日 国际家庭日 世界无烟日 国际宽容日 消费者日 艾滋病日 糖尿病日 国际禁毒日 国际接吻日 世界人口日 世界动物日 世界邮政日 国际盲人节 世界读书日
  • 网络节日:

    全部 小光棍节 爱之日 雪泪节 不三不四日 世界好友周 姊妹节 要你爱我日 爸爸节 女生节 光棍节 要发日 要爱你 成双日 倒数日 誓要爱 铁哥们日 誓要发 我爱你 爱己日 反转日 亲亲日 发财日 就要爱 双十 双十二 要爱日 安全日 誓爱妻 我要妻 我要发 我爱发 我爱妻 亲一亲 世界最疼姐妹日 男人节 久久节 要顺日 闺蜜日
  • 二十四节气:

    全部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 西方传统节:

    全部 日记情人节 橙色情人节 情人节 拥抱情人节 圣诞节 平安夜 感恩节 母亲节 父亲节 复活节 黑色情人节 白色情人节 绿色情人节 愚人节 万圣节 玫瑰情人节 亲吻情人节 巴西情人节 银色情人节
  • 中国传统节:

    全部 元旦 小年 除夕 春节 五路财神日 元宵节 龙抬头 妇女节 植树节 清明节 劳动节 青年节 儿童节 端午节 建党节 建军节 七夕节 中元节 教师节 中秋节 国庆节 扫尘日 祈福日 送穷日 玉皇诞辰 记者节 护士节 佛诞日 腊八节 闰年闰月 貔貅生日 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 其他短信:

    全部 热点短信 感悟人生 个性签名 冷笑话 趣味短信 爆笑口误 囧糗事 整蛊短信 唯美英语 励志英语 爱情英语 红色短信 经典短信
  • 贺词大全:

    全部 喜得贵子 结婚短信 开学短信 毕业短信 高考 暑假快乐 开业短信 乔迁短信 升职短信
  • 日常问候:

    全部 日常祝福 幽默祝福 周末问候 生日祝福 早安祝福 晚安祝福 健康短信 生活短信 生病问候 送别短信 感谢短信 道歉短信

栏目大全

情书大全
经典情书表白的话恋爱技巧暧昧短信爱情文章伤感情书感人情书搞笑情书英文情书情人节日热恋情书初恋情书励志文章
情话大全
伤感情话甜言蜜语表白的话爱情宣言暧昧短信情话情诗关心短信感人的话婚礼贺词问候短信道歉短信思念情话爱情语录
散文精选
爱情散文抒情散文散文诗精美散文优美散文伤感散文情感散文哲理散文写景散文英语散文古代散文名家散文经典散文
励志名言
励志文章励志故事青春励志成功励志励志人物励志美文励志名言人生感悟职场励志励志人生励志教育励志语录

精选推荐

  • 朋友圈晒孩子的萌句 抖音最火晒娃
  • 老人生日祝福语|简短经典的祝寿语
  • 宝宝生日祝福语 小女孩生日祝福语
  • 老婆生日祝福语|在老婆生日的精简
  • 老公生日祝福语&祝福老公生日暖心
  • 很潮又短的生日祝福&最有情商的生
  • 暖心不俗气生日祝福语_抖音很火的
  • 闺蜜生日祝福语|祝闺蜜生日快乐的
  • 生日祝福语八个字霸气 生日短句8个
  • 一句暖心的生日祝福语 最打动人心
  •   元宵节点彩灯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

      元宵节夜色

      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传说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

      元宵节

      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袁世凯与元宵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更新时间:2019-12-21 13:19:43
    分享到:
  •   元宵节日食俗

      元宵节

      元宵古称“浮元子”,是一种雅俗共尝,甜而不腻,脍炙人口的民间小吃,全国流行。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宋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

      元宵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解解馋。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即将到来,2013年2月23日晚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3年元宵节联欢晚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同知识界知名人士、首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农民工等基层干部群众代表欢聚一堂、喜迎佳节。

      延庆元宵节

      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一年一度的上元灯会、舞龙舞狮、老北京叫卖等老北京民俗味十足的元宵节传统节目,是老北京市民期待这个节日的一大原因。传统的老北京元宵节活动主要由花会、灯会、吃元宵3个部分组成。

      河北省

      唐山市元宵节彩灯组合——凤歌鸾舞

      河北较为独特的元宵节习俗有井陉的拉花,井陉拉花是一株古老艺术奇葩。赞皇县元宵节习俗——“拉碌碡”,拉禄碡是一种表现劳动生活的舞蹈,主要活动在元宵节,它以打击乐伴奏。有大鼓、大锣、铙、水镲等。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

      湖北省

      湖北孝感杨店镇高龙庙会盛况空前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是著名的“龙灯之乡”。杨店龙灯,因其体型高大、灯饰艳丽,故又称之为“杨店高龙”,已是孝感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杨店高龙普查资料显示,全镇共有高龙116条,广泛分布在杨店古老的集镇和村湾,每到元宵节来临,几乎每个村每个湾都有舞龙的习俗,而且完全是由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自愿参与、参与者多、观赏者广”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当地人认为元宵节是比春节还热闹、盛大的节日,“年小月半大”,就是说可以不回家过年,但一定要回去过元宵!元宵节来临,百条高龙起舞,翻江倒海,蔚为壮观!不到杨店看灯,就感觉年过得不充实、不热闹!

      杨店镇每年从腊月开始着手用竹片扎龙灯、龙身、龙尾、绣龙衣;用彩纸扎龙头、龙尾,并连接彩龙头、龙身、龙尾组成一条完整的龙灯,整条龙灯有12节(龙身由十个竹灯连接而成,加上龙头和龙尾便是12节,),表示一年有12个月份。正月十二晚举行龙灯开光仪式、正月十三出行、上庙、喝彩,每条龙灯穿行了杨店窄小的老街进行活动,家家门前摆香案,迎接龙灯。正月十四拜灯、每条龙灯分别在各自湾里叩拜群众,表示新年问候,代表吉祥;正月十五玩游灯、灿灯;围观的群众跟随龙灯分别游到各自湾里,晚上十二点全湾男女老少齐上阵集中在一起烧毁龙灯,称之为灿灯、送龙灯升天,伴随着锣鼓声、鞭炮声。

      杨店高龙的组成:多用竹、木、布、彩纸扎成,龙衣一般用黄、青、白、赤、黑五色,传说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龙灯躯体内燃烛,舞龙者依先后顺序,适当缩短各节之间的距离,双手把住龙脚,从首至尾“龙珠”左右摆动,有如巨龙婉蜒前行,其声势浩大,场面壮观。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有龙出洞、三点头号、拜四方,还有下钻洞、上翻身、龙映水等,慢舞时雍容大度、优美抒情;快舞时激越奔放,别具一格,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所用的曲牌音乐喜庆动听,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湖北孝感杨店镇楚江院“娃娃踩高跷”

      元宵节除了舞龙外,还会踩高跷、划彩船、僵狮子、唱大戏等,活动精彩纷呈、年味十足。杨店高跷,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引入杨店镇,在杨店流传已有600余年。杨店高跷与杨店高龙“双星合璧”,两者在元宵庙会上同台竞技,相伴起舞,共同构成杨店喜庆热闹的年俗之美。杨店高跷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纳入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店高跷有“文跷”和“武跷”之分,武跷强调个人表演技巧,多采用跑、跳、抬、翻、打等多种形式,技巧性很强(杨店镇孙家大湾为“武跷”代表);文跷注重脸谱化妆,主要采用扭、踩、游走等形式表演(杨店镇楚江院为“文跷”代表,楚江院高跷以四到十七八岁孩子为主,称之为“娃娃高跷”)。

      安徽省

      安徽合肥老少同乐迎元宵

      古城凤阳县,荡秋千、挑灯笼、撂火把等民间习俗,成了元宵佳节的三大习俗。凤阳民间有“元宵节荡秋千,一年腰不疼”的说法。每逢元宵佳节,最让孩子们动心的还是“挑灯笼”。各种花灯早在几天前就纷纷“抢早”上市,造型各异的花灯将府城镇夜晚装点一新。撂火把是一种青少年集体活动。在凤阳农村,留心的孩子都会早早有意识地收集、准备着一些废旧扫帚、刷把,以备元宵节撂火把。

      山西省

      山西沁水县五彩花灯

      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每逢元农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从十四至十六,每晚都开形形色色,异彩纷呈。放焰火,为山西人民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的烟火。

      山东省

      山东元宵节

      开展游艺活动是元宵节的重要内容。杂耍的形式各种各样,狮子舞、龙灯舞、高跷、旱船、花棍、秧歌、赶毛驴等应有尽有,内容以戏曲为主。曲阜城周围村村玩龙灯,每个村的龙灯都要到孔府中表演。孔府耍龙灯的地方在二门里大堂前,平时不得入内的孔府,这时也准许外人入内看耍龙灯。耍龙灯时,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在一旁燃放焰火。

      河南省

      “高抬火轿”

      河南人最独特的习俗,就是在元宵之夜,家家户户都得在祖宗墓前,用竹蔑和红纸扎上灯笼,点燃其间的蜡烛任其燃尽。元宵节一般的习俗是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舞狮,即使是河南人,也少见在祖宗坟前点灯的习俗。

      陕西省

      延安元宵节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除大闹花灯外,还流传一种“放天灯”的风俗。这种风俗由来已久,据史可查唐时已有此举。“伴灯馍”流行于陕西铜川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期间,各家各户在自己房屋里,设香案点烛焚香,鸣放鞭炮。屋内处处点灯,灯旁放着各式各样的花馍,称为“伴灯馍”。

      江苏省

      江苏盱眙元宵节

      元宵节泰州有5大习俗,吃元宵、闹元宵、猜灯谜、放烟火、送吉祥。送吉祥是泰州部分乡镇特有的习俗。在元宵节这天,亲戚朋友要给新婚的新娘子送桥桩、送子观音等,以祝福早生贵子。还有些地方是拉着新娘子走百子桥,同样是求子。

      浙江省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于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于元宵节设酒祭床。

      江西省

      从正月初一至十五晚饭后,全村老少就会集聚在村中祠堂或者庙宇,手持元宵歌本,对着元宵画唱歌,当地人称之为唱元宵歌(也叫唱船)。正月十五晚上除了唱船、赞船、划船等活动外,还要喝元宵酒、吃元宵羹——这是当晚的压轴戏。整个祠堂摆满桌椅,有村民用年数已久的海壶盛满自己酿造的米酒,给每位来宾倒上满满一碗,每张桌子上还盛有一大盆元宵羹供大家享用。

      湖南省

      湖南元宵节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湖南郴州市苏仙区正源村的村民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火仙牛”闹元宵进行最后的彩排。据村民介绍,牛是该村的守护神,“火仙牛”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村民们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会用稻草扎成牛的形状再插上香火与火龙一起闹元宵,以此为本村保平安。

      四川省

      成都高新区元宵节

      四川元宵节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馀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福建省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目的一样:“添丁。”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灯节中的舞龙灯,是福建元宵节中最受欢迎的节目,龙灯长数十尺,有头有尾。灯节中还有一种灯猜颇受欢迎,灯猜也叫“猜灯谜”或“出灯猜”。

      广东省

      广东的元宵节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以求吉祥;新安县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贵州省

      贵州寨英古镇举行滚龙闹元宵

      元宵节来临,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古镇举行“滚龙闹元宵”活动。“滚龙”是寨英古镇特有的民俗艺术,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正月十五日夜,土家族民俗“炸龙”活动在德江中心城区拉开序幕。此次“炸龙”云集了70余条龙灯队伍,并吸引了近20万群众驻足观看,场面震撼令人心跳。德江土家族民众过元宵节分为白天和黑夜两段:白天以舞龙、耍狮、花灯表演等为重;元宵夜则炸龙狂欢。该县在600多年前就有“舞龙求雨”的图文记载和土家舞龙、炸龙的传统,并延续至今,此项活动已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省

      云龙县於元宵节前迎三崇神,

      云南省元宵节密祉花灯节

      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於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台湾省

      台湾元宵节孔明灯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更新时间:2019-12-21 13:14:52
    分享到:
  •   元宵节民间习俗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汉族民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

      元宵节代表性食物

      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

      灯谜

      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耍龙灯

      舞龙灯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踩高跷

      踩高跷,

      民间传统节目——舞狮子

      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送孩儿灯

      元宵节“走百病”求安康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少数民族

      和汉族一样,部分少数民族兄弟也过元宵节,它们分别是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白族、锡伯族、藏族、纳西族、瑶族、畲族、布依族、壮族、黎族和仡佬族等。

      满族

      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贵州省松桃寨英古镇举行滚龙闹元宵

      白族

      大理白族对元宵节格外重视,正月十五当天往往要耍龙、舞狮,还组织“金花歌舞队”大闹元宵;而大理的弥渡县的花灯唱元宵更是热闹非凡,让人们充分领略云南民间文化的无穷魅力。“如今,大理的元宵节通常是白族、彝族、汉族一起欢度,不分彼此。”

      苗族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彝族

      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巴乌”意为“打猎归来”。见于云南鹤庆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区。时此节原本是欢庆狩猎归来的习俗活动,无固定节日。

      在台湾,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更新时间:2019-12-21 13:10:35
    分享到:
  •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历史发展演变

      节期节俗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演变发展

      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南北朝时,元宵节燃灯已成气候,而真正让元宵节燃灯之俗发扬光大的则是隋唐。隋朝时,正月十五元宵节已盛况空前。《隋书·柳彧传》记载:“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当时的长安城居民都会出来观灯看戏,街头表演也丰富有趣,“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伎,诡状异形。”

      自隋、唐、宋以来,元宵节曾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唐朝元宵节比隋朝更热闹。唐刘肃《大唐新语》记载:“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唐朝,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宋朝,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有燃灯活动。宋代元宵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狱机构会利用灯饰、图像演绎狱户故事或陈列狱具等。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

      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元宵节清朝则只有三天,但是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现代,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2015年,代表委员建议元宵节放假。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发展至今,赏灯与烧烟花仍是元宵主要习俗之一。

      花灯寄寓

      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

      元宵节

      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

    更新时间:2019-12-21 13:06:57
    分享到:
  •   

      元宵节日由来

      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史记·乐书》:“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日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其它传说

      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北京上元灯会

      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火把节

      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三元说”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元宵节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魏晋道家以“三官”与时日节候相配,定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6]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明帝敬佛

      源于佛教说。

      元宵节

      这种说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说法。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菩萨藏经》),‘为世灯明最福田’(《无量寿经》)。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在佛教传说中,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

      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更新时间:2019-12-21 13:02:18
    分享到:
  •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短信祝福:元宵节的味道

      翻开汉文化节典,寻找元宵节的味道,一曲远古的传唱,扯出字丽墨香,偷遛古院书斋,弥漫千古历时,烟薰我空下,随影古风长衫,披发持笛,酌酒独醉,低吟轻唱:“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这曲调虽有些空落、惆怅,然更有那人却在火阑珊处的惊喜,全然没有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诗里的那种忧伤之感。

      我不知道,古人为何要落愁牵绊在元宵节,抖落那一抹情忧?难道情为何物即是凡间落尘。不惑的心绪在打结,心逐随节典指引,让思灵去看今朝一些古地的元宵节,以此来疏散自己的被染情怀。

      轻步元宵闹街,穿梭各地灯会,花灯寄寓,元宵灯诗、灯联、灯谜、歌谣、传说氤氲上扬,看北京灯市、湖北胜芳灯会、安徽大邵村蛇灯、山西挂花灯、河南陕县社火表演、宁波石浦鱼灯、山东淄川放河灯、陕西秧歌、江苏武进“照田财”、杭州民间斋素诵经、江西新建竹灯扫墓、湖北云梦“照绝地蚕”、武昌“龙换酒”、湖南常德椒汤、四川元宵“四偷”(偷汤圆偷青偷檐灯偷红)、开县元宵对骂、福建邵武庙宇绕境迎香、南部儿童相互掷石、广东佛山过通济桥、佛冈民间互掷豆腐、贵州松桃苗族“滚龙”、云南云龙迎三崇神和立棚祭祀等等,好一派祭典去邪人欢祈福闹元宵景象。

      张灯结彩、狮舞龙腾、彩扇翩跹热气沸腾,元宵姑娘、皮影相思、破镜重圆、燃灯七盏、双喜临门古味意长,而猜灯谜、玩杂技魔术、耍龙灯、踩高跷、跳秧歌、舞狮子、划旱船、吃元宵、祭门、祭户、逐鼠、送孩儿灯、迎紫姑、走百病等,直观感受古训、家训、乡规、民约,薰陶接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真是年味最浓是元宵。

      借元宵赏景,放浪漫情调,情切切爱浓浓,原真就是情人节,这极实是不用我辈论说古人的多情。元宵味,味在情,一缕温馨闹香:团聚在汤圆月圆,甜蜜在热闹排场,燃情在今宵明夜,豪放在灯笼陌路……

    更新时间:2019-12-09 13:06:21
    分享到:
  • 元宵佳节到,短信送惊喜;汤圆有魔力,偷偷告诉你:皮儿含快乐,馅儿含好运,用真心来煮,吃完幸福久。元宵佳节,祝你万事如意幸福久久!

    更新时间:2017-05-02 18:18:23
    分享到:
  • 一缕情思一缕缘,元宵祈福最能圆,愿你开心我心愿,给你问候不会变,好运给你充充电,愿你成功七十二变,事业发展到无限,心情愉悦每一天。

    更新时间:2017-05-01 22:13:33
    分享到:
  • 转眼元宵到,短信冒个泡。眉毛往上翘,心情就变好。微笑挂嘴角,幸福多一秒。做人走正道,自有福星照。得失别烦恼,生活更美妙。祝新年一切安好!

    更新时间:2017-04-29 15:51:34
    分享到:
  • 美丽的节日,送给你快乐无限;精致的花灯,传递着点点温暖;圆圆的月亮,照耀着张张笑脸;温馨的短信,带给你一句祝愿:朋友,提前祝你元宵节快乐!

    更新时间:2017-04-27 00:01:15
    分享到:
  • 元宵节到了,只要我们坚持对赏月不动摇、对灯谜不懈怠、对汤圆不折腾的新三不原则,坚定不移地和亲友团聚,就一定可以度过快乐的佳节!

    更新时间:2017-04-26 16:40:47
    分享到:
  • 送16迎17,劝君更尽一杯酒,牛劲十足康乐久,牛气冲天事业久,牛郎织女爱情久,还有我这牛毛细雨般的祝福久!祝你元宵节快乐!

    更新时间:2017-04-24 17:32:49
    分享到:
  • 月圆人也圆,欢欢喜喜都笑颜;福来运更来,甜甜蜜蜜美梦裁;乐事伴喜事,幸幸福福喜滋滋;情久笑更久,美梦在你心中留!元宵节快乐!

    更新时间:2017-04-22 14:11:58
    分享到:
  • 正月十五植树忙,为你种棵摇钱树,树上结着开心果,枝上开着幸福花,树上缠着长青藤,藤上吊着黄金瓜,旁边长着无忧草,我的祝福就是吉祥叶!

    更新时间:2017-04-17 23:39:35
    分享到:
  • 又一个佳节,又一次祝福。送你一碗汤圆,愿它能帮你圆一场事业的美梦,圆出温暖如春的爱情,圆来牛年精彩的运程!祝福您:元宵节快乐!

    更新时间:2017-04-16 15:27:15
    分享到:
  • 元宵节到,祝福送你:愿你生活像汤圆一样圆圆满满,爱情像馅儿一样甜甜蜜蜜,事业像汤圆一样顺滑顺利,总之一生春色满园,一生幸福美满。祝元宵快乐!

    更新时间:2017-04-13 09:18:59
    分享到:
  • 珍珠汤圆里裹着幸福,翡翠汤圆里融着甜蜜,美玉汤圆里填着平安,玛瑙汤圆里拌着健康。元宵佳节到了,送你一盘什锦汤圆,愿你的人生幸福又甜蜜,平安又健康。

    更新时间:2017-04-10 12:28:32
    分享到:
  • 花灯吐艳映新春,福也圆圆愿也圆圆;良宵美景迎佳节,事也圆圆财也圆圆;笙歌一曲唱佳音,心也圆圆爱也圆圆。恭祝元宵佳节,好梦圆圆!

    更新时间:2017-04-09 11:08:55
    分享到:
  • 十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月圆之夜,汤圆月圆人团圆,群灯争艳你最好。寄去相思和祝愿,网住情缘愿梦圆。祝元宵节快乐!

    更新时间:2017-04-08 14:52:41
    分享到:
  • 把真诚的米,磨成祝福的面,掺上甜蜜的糖,包上吉祥的仁,合成幸福的团,放进如意的汤,煮成美满的霄,送给开心的你。让甜蜜包围你,吉祥呵护你,美满温暖你,团圆拥抱你。祝元宵节快乐!

    更新时间:2016-10-13 16:59:13
    分享到:
155条12345678下一页

热门短信大全

  • 生日蛋糕祝福语 生日蛋糕4—6字祝
  • 一句暖心的生日祝福语 平凡却感动
  • 简短祝福语 简短暖心话 十字以内
  • 最有内涵的生日祝福语 干净文艺短
  • 乔迁之喜祝福语四个字 乔迁新居大
  • 生日祝福语简短独特&最有情商的生
  • 生日祝福语八个字霸气 生日短句8个
  • 考试祝福语简短幽默 考试幽默打气
  • 生日祝福语唯美8个字_干净文艺短句
  • 朋友圈晒孩子的萌句 抖音最火晒娃

常用短信大全

  • 朋友圈晒孩子的萌句 抖音最火晒娃
  • 老人生日祝福语|简短经典的祝寿语
  • 宝宝生日祝福语 小女孩生日祝福语
  • 老婆生日祝福语|在老婆生日的精简
  • 老公生日祝福语&祝福老公生日暖心
  • 很潮又短的生日祝福&最有情商的生
  • 暖心不俗气生日祝福语_抖音很火的
  • 闺蜜生日祝福语|祝闺蜜生日快乐的
  • 生日祝福语八个字霸气 生日短句8个
  • 一句暖心的生日祝福语 最打动人心

经典短信大全

  • 立冬祝福语
  • 婚礼祝福
Copyright © 2020 情书网 All Rights Reserved.ICP备案:苏ICP备11068056号-1|